据资料显示,1998年美国因腐蚀直接损失1379亿美元;1997年日本则造成的损失达39380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7%。我国的机械行业在锈蚀方面的损失金额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7.2%左右,去年估计在500~600亿元之间。金属锈蚀带来的直接、间接损失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避免锈蚀,减少损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选用添加油溶性缓蚀剂的防锈剂来保护金属制品,便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防锈剂国内外发展状况
工业发达国家的防锈油已经发展到薄层、超薄层,不仅手感好,去除油膜方便,而且不影响使用部件的外观,能够适应钢铁制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开发出针对性很强的防锈产品,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我国的防锈油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年产量已经超过2万t,但在产品质量和品种方面都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国内防锈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钢铁制品保存期间防锈油的抗蚀效果不理想,油层太厚,严重影响外观。我国经过“六五”和“七五”攻关,现在已有一批相当于美军P系列和日本NP系列的防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防锈材料系列。
大部分工厂与行业,已制定了符合行业和本厂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防锈工艺规程与防锈管理制度,有的还比较先进。并自制或引进了一批清洗、防锈、包装生产线。
已有一批防锈工艺装备的厂家和能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仪器厂家。1988年成立了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57)防锈分委员会,统一规划和修、制订标准。石化与轻工系统制订的多为产品与试验方法标准,机械系统制订的多为工艺性与基础性标准。
目前,国内防锈材料低、中档的多,高档的少,整体水平有待提高。1989~1990年对全国73个油样进行评定,其中达到国标、行标的占75%,达到企标的占7.81%,连企标也达不到的不合格品为17.19%。防锈技术发展不平衡。防锈纸、气相防锈纸请咨询东盛防锈纸厂!